查看原文
其他

聚焦 | 大学生就业去向:安定还是闯荡?

点击关注“西大新传媒”

新传媒 | 聚焦 |


大学生毕业后何去何从?  

——无论大城市或小家乡都是我的追求



广西大学2013级广告班的郑晶晶现在北京工作,在她看来,到目前为止,自己的工作生活都比较顺利,“没有想象中的困难,可能也是还没有遇到什么困难。”


黄晨是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的大三准毕业生,她表示只要有适合的工作,就业时更倾向于回广西。“这边空气清新,景色优美,悠闲宁静。最重要我的亲朋好友都在这边,我作为独生女,还是要多考虑考虑父母。”


毕业季到来,就业成了学生的头等大事,在为寻找工作奔波焦灼的同时,还要思考哪座城市适合自己。每一个选择,都影响着自己未来的发展。


智库招聘发布的2017年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情况调查报告显示,66.6%的毕业生选择在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工作,19%选择到二线城市工作,只有14.4%会去三线及以下城市。但实际上,大学生走向二三四线城市的比例正在上升。


马克思十七岁时的中学毕业论文《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》里提到;“如果我们通过冷静的研究,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份量,了解它的困难以后,我们仍然对它充满热情,我们仍然爱它,觉得自己适合它,那时我们就应该选择它。”



莫香军是2017届广西大学日语系的毕业生,从大三开始,她就希望到北京或深圳就业。


如她所说,她喜欢大城市的环境,不想自己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同一个地方,想要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、闯一闯。


大四下学期,莫香军找到一份在北京的工作。


2017年2月初,莫香军从老家桂林出发,在火车硬座上摇了一天一夜,来到向往已久的北京。工作第一天的早上9点,她在空间里发了这样一句话,“终于还是来到这座城,这座与你相隔千山万水再无机会相见的城,愿这里是新的开始。”


只是她没有想到,自己迎来的会是工作第一天就开始加班。第二天,和莫香军一样,前一天才到公司报到的六个女生,三个决定辞职,剩下她和另外两个女生观望犹豫。


“公司实力不错,就是压力大。现在公司是大空间式的,老总就坐在我旁边,而且整天都在旁边发脾气。”


面对经常要求加班和脾气不好的上司,莫香军还是下定决心辞职。元宵节那天,她拿着到厦门的卧票离开了北京。递交辞呈前,她给自己报了一个义工旅行团。没找好下一份工作,也不知道要去哪里工作,把这些烦恼都抛到脑后,莫香军决定给自己放一个长假去缓冲和思考。


但她发现这并不能解决问题,尽管这趟旅行很充实很快乐,但每晚辗转到三四点才睡,精神压力一直紧绷着。莫香军反思自己的一个月前的举动,觉得自己心里还是没有做好准备,“年后,我一直在考虑以后的种种,要选择什么样的工作,以后往哪一方面发展,但思来想去还是得不到答案,做不出选择。”


调整了两个月后,莫香军在深圳找到一份负责新媒体运营的工作,签下一年的工作合约,暂时和朋友合租在一个无电梯的七楼的两室一厅里,开始了新的生活。


在深圳,每天早上她都需要先乘七八站地铁,再出站转公车,花费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才到达公司。晚上六点半下班后,她收拾东西匆匆赶去坐公交,但是由于公司附近修路,公车有时一等就是一个小时。


在学校和社会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生活环境,虽然如愿在深圳找到工作,但她仍需要转换适应。莫香军胡乱应付了晚饭后,又接着修改毕业论文和完成兼职的编稿任务,忙完再看时间已经是凌晨两点。“这一段时间觉得自己真的很累。很想放弃,但总觉得不甘心,所以就咬牙坚持着。”



罗国伟高考后如愿考上了他的第一志愿——上海政法学院,当时他的想法是:要到最大的城市去尝试一下未曾接触过的东西。开学坐车到上海已是傍晚六点,这是罗国伟第一次来上海,他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,感觉很棒,没觉得上海和自己所想象的不一样,完全在意料中。


如今的他是一名经济法专业大三学生,也即将面临毕业季的诸多问题。


上海,于他而言是一座繁华而迷幻的城市,贫富差距大,人际关系也更复杂,容易滋生矛盾。在上海奋斗的人,无论炒股、做房产生意的,还是普通白领、民工,一朝不走运,流落街头的也不少。但,大上海,千姿百态的高楼大厦、琳琅满目的橱窗,商场里陈列着价值不菲的世界名牌,豪华轿车飞驰在街头路边……,这些大都市景观,对无数年轻人还是充满诱惑。



要在大城市求生,就意味着自己需要克服各种竞争压力,以及对故乡的思念等奋斗路上的困难。


面对这些,他也不是没有犹豫过。但他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在这个城市更容易发挥,“既然花了四年时间在这里学习,为何不就在这里多闯几年呢?”


他期待的工作是能对社会有积极正面推动作用,未必要高薪,但是必须要有发展的空间,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。


“其实我内心里还是向往小城市的,在广西读书出来基本不愁在家乡找工作。”让罗国伟坚定毕业后在上海工作的,是来到这个城市后,他发现了自己有很多的不足,“这个平台很多的大城市能给我机会去学习和完善自己。”



由于爷爷和父亲在广州待了很长的时候,来自广西桂林的张洪栋对广州有一种很特别的情感。


“有一种归属感吧,广州人也很热心。”


 广州距离桂林478千米,坐动车只需花费将近三小时的时间,良好的地理优势让张洪栋深切地感受到这是离桂林最近的大城市。


第一次去广州是他八岁的时候,正好在那边过了一个生日。“广州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好大好大,楼也好高。后来也去的多了,基本每年一次。”用他的话来说,“繁华”、“发达”、“大城市”、“离家近”,光是这些原因就足以让他喜欢上这个城市了。


广州恒大是这个男孩最喜欢的球队,在他的微博上,大部分的内容都与这支球队有关。“我曾去广州看球赛,看了很长的时间。”


张洪栋大学就读的是桂林航天工业学院,这个小城的风景和街道,他已经看了20年。“没有机会出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我很后悔。”在这个小城区里,一两个小时就可以绕城一周,约朋友吃个饭半个小时人就能凑齐。对他而言,这里虽然安逸,但是还是小了些。


他喜欢去繁华的地方:高楼大厦和钢筋水泥,可能街上没有什么树,可能街上人很拥挤、生活节奏很快。“我觉得年轻人就是应该去奋斗的,老了再去享乐。”


“那些在外地的同学,总有许许多多的东西等着他们去接触——不一样的街道和不一样的风景。每个人都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,但是都有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。人各有志也是如此。有些人喜欢安逸的生活,平平淡淡就好。有些人就喜欢忙碌的生活,大风大浪、起起落落”


现在的他刚刚毕业,正在准备简历,广州的工作则是他的选择之一。



毕业于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曹哲已迈入社会两年,如今是桂林日报社的记者。而桂林,正是她的家乡。


这是她的第二份工作,她的第一份工作通过校招进入了中石化工作,地点在广西钦州。


最开始她被要求在加油站见习,这段时间也是她感到最累的时候,每天都要做着加油站的工作。“当时觉得很没有意义,但现在发现这其实是对工作很有帮助的一段经历。”


“说到底,自己选择的工作,其实是一种责任。”除了加油站外,曹哲还去了油气库和销售管理部门见习。由于喜欢写东西,她在中石化的大半年利用下班时间写了十几篇企业宣传稿,保持着平均1周1篇的发稿量,工作半年就获得了“年度优秀通讯员”奖,也被评为了年度先进。


但因为不喜欢中石化的工作,曹哲选择回到家乡做一名记者。“做记者是我最喜欢的一件事情。”


因为当天要交稿,她最晚在10点前也会完成工作,一般在7点前可以全部结束了。“工作时间自由,自己安排好就行。”她很喜欢自己现在的状态,有憧憬,有源源不断的新东西,做自己最喜欢的工作,完全没有烦恼和抱怨。


“我不觉得大城市一定有多好,也不觉得小城市有多糟糕。”在曹哲眼里,大城市或许有很多优势,更好的平台、更高的工资待遇、更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,但是,它也有很多压力,房价高、户口难、离家远。“小城市虽然比不上大城市,但也有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,还能离父母近一点。每个人的追求不同,只要自己过得开心,在哪工作都是一样的,不用立标准。”


记者:谢璧徽  罗若兰

排版:黄新婷

审核:张明   司婉玉  蓝张宝钰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